手帕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手帕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焚山求才的曹操与率性浪漫的曹丕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5 23:03:58 阅读: 来源:手帕厂家

曹操像    焚山求俊才 有一个曹操“焚山求才”的故事,熟悉三国历史新知网的朋友可能听说过。故事的大略是这样: 曹操的堂弟曹洪,听说陈留有位姓阮的名士,很有才华,就想让他到自己的帐下来做官。谁知这位名士说啥也不肯。曹洪一怒之下,竟用起武力,动起刑罚来了。不想阮名士果然硬气,任你威逼利诱,就是不低头。曹洪一看没办法,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。曹操也早听说过这人的名声,心想,这是个高士啊,难道是他看不上曹洪?于是,他亲自派人征召,对人家说,你不愿给曹洪当手下,那就到我这儿来做官,(这总可以了吧。)不成想,派去的人很快跑回来禀告,那名士非但没有理会,竟还连夜逃奔山里去了!曹操这下也来了气,立刻派兵围了那座山,四周放起大火,烧也要把他烧出来,就不信这人他弄不到手。 当然最后,还是我们无兵无武的文人低了头,乖乖地走出山,不管心里乐意不乐意,还是来到曹操府里,给他当了记室 。 这位逼得曹操“焚山”才求得的“俊才”,名字叫阮,而他,正是竹林七贤里的大诗人阮籍的父亲。说起竹林七贤,就让我们从阮家的故事来开始吧。 别看阮籍在历史新知网上名声赫赫,又是文学家,又是思想家,但他父亲阮,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。阮籍名列“竹林七贤”,而阮,早就跻身“建安七子”,虽然文学成就没有儿子高,但在当时的文坛,也是数得着的大才子,是曹操手下的著名“才臣”之一。阮籍后来的成就,跟这个家族基因,恐怕也有很大的关系。 阮家是个士族,而且“家风清正”,世代尊奉儒学,虽然算不上显赫,但在当时,也是属于让人们尊敬的家族了。其实,阮对多少也是“篡逆”的曹家,是并不感兴趣的,他的连夜逃奔山中,那不是摆文人驾子,而是真的不乐意。所以,他在曹操手下混事,是颇“不合作”了好一段时间。 我们都知道,徐庶进曹营,那是“一语不发”,如果说,那只是小说家的杜撰的话,那真实的历史新知网人物阮,他一开始的所作所为,可也跟徐庶差不了太多。阮跟随曹操不久,曹操发兵征讨长安,这样重大的事,自然是要大宴宾客群臣。曹操手下原本人才济济,这等场合,也一定是要歌功颂德,盛赞太平了。文臣们个个热情洋溢,发言的发言,作歌的作歌。只有阮就像传说中的徐庶一样,坐在那儿一句话没有。曹操一看他那神色,再想想从前的事,心里就不高兴了。于是,他吩咐阮,你别坐在大臣当中了,到乐工伎人那边去坐吧。其实曹操的心理也没什么说不通,你不是有才华吗,但你不为国家出力,这才华又有什么用?当个乐工伎人不是正好? 虽然在同曹操的不合作斗争中,阮已经足够有胆气了,但是这胆气究竟还能坚持多久?难道真的为这个丢了性命?在这威慑之下,阮终于调整了自己的心态。当然,曹操的话是不能不听的,于是他站起来,走到伎人当中,心想,你不就是嫌我不给你歌功颂德吗?这个可有什么难办?他坐好,抚起伎人用的琴,随口就唱了起来: 奕奕天门开,大魏应期运。青盖巡九州,在东西人怨。 士为知己死,女为悦者玩。恩义苟敷畅,他人焉能乱?” 这一曲唱出,不但琴音清激,而且歌声绝妙,让一座人唱的赞歌都黯然失色。曹操是高兴得不能自已,一来欣赏阮的高才,果然是名不虚传;而另一个,也是最让他高兴的,这个一直让他头疼的阮,这回是终于给他表了态。 也许这件事,对阮来说,是让他彻底扔掉了内心的理想,但无论如何,却保住了他后半生的平安。渐渐地,他和陈琳一起,就成为了曹操最爱重的笔杆子,军国表章等等,都是出自他俩之手。当然,阮的“仕魏”,原本就是带着强迫性的,对这个,曹操也明白得很,所以他用阮,只是用了他的长处,却始终没把他看作亲信,于是阮的官也一直做得不大。 看了阮的故事,也许有的朋友就会感叹,这是不是郁闷了点,干了一辈子不想干的事!其实也不完全如此。曹家也还是有让阮喜欢的东西的,这就是――他和当时的世子、后来的魏文帝曹丕的交谊。也因为这交谊,刚满三岁的小阮籍,还曾得到了父亲这位“皇帝朋友”的怜惜。    一位“由性”的君王 应该说,魏文帝曹子桓可是颇值得一提的人。一方面,他跟阮家曾有不错的交情;另一方面,这位皇帝,他也是“由性”之风的亲身实践者!虽然他没像嵇康他们那样,为“由性”找到理论上的依据,但那行为举止,比起嵇康阮籍来,也丝毫不见逊色。而且最重要的,他可是一位皇帝!在那时,儒家本来就不像汉朝时那么有地位,而在曹丕的“模范带头”作用下,大家就更懒得把忠孝节义之类放在心上了。所以说,魏晋这“放任”之风的形成,曹丕可是“功不可没”的。来看看他和大才子们的“由性”故事: 其实不只阮,“建安七子”的另外几位――陈琳、王粲、徐干、应、刘桢,也都是曹丕的好朋友。甚至“建安七子”这个流传千古的名头,还是曹丕在自己著名的大作《典论》中给他们一块儿起的。曹丕跟这几位大才子的交情,或许也有他要拉拢人心的目的,但最主要的,还是因为,他自己也是个浪漫得不行的“文人”,所以他就把他们召集在一起,谈文论道,诗酒弦歌。这是属于“文坛”的事,跟政治一点不沾边。 大才子们跟随着子桓、子建兄弟,聚集在魏都邺城,铜雀台上,风和日丽,俯仰抒怀,愉快地交流创作理论。我们文学史上最慷慨深沉、意气昂扬的“建安文学”,也就这样诞生了。于是,历史新知网上就把子桓、子建兄弟和“建安七子”在那个时期的交游,称为“邺下*”,这也成为魏晋这个“*大时代”里,一个最绚亮的开头。 曹丕作为“文坛盟主”,领着一群才子,常常玩着玩着,他就来了兴致,想不起自己是谁了。有一回,阮他们几个在他府里,酒喝到兴起,诗也做得高兴,这时曹丕就想,席间无以为乐,怎么才能让大家更愉快呢?想着想着,居然就想起自己老婆来了。曹丕的这位夫人,那可是人尽皆知的国色天香,就是曹操灭袁绍时,他得来的袁绍儿子的老婆甄氏。曹丕越想越有趣,就把甄夫人叫出来,让她一同入席,请大家一起来观看。这可把阮他们为难坏了。世子是好朋友不假,但他说不准就是日后的皇帝,这可怎么能看呢!于是个个低了头,眼皮也不敢抬。只有刘桢是个胆大的,心想,他自己都不在乎,我又为什么拘泥呢?刘桢索性抬起头来,把个绝美的甄夫人饱饱看了个够。结果不成想,这事曹丕虽然高兴了,但却着实惹恼了曹操。曹操一听说,这小子居然干出这等事,二话没说,就把刘桢治了罪,要不是被劝住,险些就把人家杀了。 关于曹丕的“由性”,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,也跟他喜欢的这些文人朋友们有关: “建安七子”里,阮的最大长处是作诗,好几首专写老百姓生活疾苦的作品,都是流传下来的名篇。但要说综合水平最高的,得数王粲。他的《登楼赋》等等,非常有名。王粲是“七子”里最后一个去世的,曹丕这时已经是魏国太子,要继承曹操的大业了。他带着文武官员们去给王粲送葬,眼看这些朋友们,一个个凋落,他心里难过,却又不知怎么表达追思才好。这时,他就想起王粲的平生嗜好来了,于是看看官员们说:王仲宣(王粲,字仲宣)生前最喜欢听驴叫,我们就一起来学驴叫,为他送行吧!这王粲也是高人,喜欢听啥不好,居然喜欢听驴叫,或许高才的人难免会有些独特的爱好吧。官员们面面相觑,不知所以,但又不敢不听。于是,就在曹太子的带领下,大家齐声驴鸣,声音此起彼伏,把个王粲的葬礼搞得好一番别开生面。

阮是在王粲之前去世的,死时才不过四十来岁,丢下了妻子和三岁的阮籍。阮家原本就不是显赫的家族,阮也没当多大的官,他这一死,家门一下就更显得凋落。不过,让阮籍的母亲没有想到的是,贵为世子的曹丕,居然在这时,跑来探看他们母子了!于是,刚刚三岁的阮籍,跟这位“由性”又多情的皇帝,还曾见上了一面。只不过那时他还小,可能还不记事呢。 曹丕来看望生前好友的遗孤,看着年轻的母亲和幼小的孤儿,伤心得不能自已,当即提笔,写下了一篇《寡妇赋》,赠给这母子俩。仿佛这还不够表达他的怜惜,他就让王粲跟着一块儿来写。曹丕在序中说: 陈留阮元瑜(阮,字元瑜)与余与旧,薄命早亡,每感存其遗孤,未尝不怆然伤心,故作斯赋,以叙其妻子悲苦之情…… 也许,这件事对于曹丕来说,只是他性情的自然流露,并没有什么特意而为。但是,这对小时候的阮籍,可是十分重大的。虽然当年阮跟随曹操,那是出于无奈,但年轻时的阮籍,他对曹家却多少是有情意的!本来阮籍出生的时候,天下就几乎变成了“魏”,他当然是一辈子也没食过“汉禄”了,www.lishixinzhi.com对那已成往事的“大汉”,根本没什么印象。幼年的孤苦中,这位当时的世子、后来的皇帝的关怀,无疑会深深地印在他心里,没准还是他内心深处一直的骄傲。阮籍十几岁的时候,就是满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,渴望能在当世建功立业。那他要报的这个“国”,到底是哪个“国”?当然是“魏国”!而不会是“大汉”,更加不会是“大晋”了。 公元220年,大魏黄初元年,曹丕成功地实现禅位,当上了皇帝。而这时的阮籍,也已经11岁。魏国经过曹操多年的经营治理,实行屯田,兴修水利,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好了起来,已经出现了一番“治世”的气象。曹丕在这方面,则继续推行他父亲重视农业的政策,国家的政局又比较稳定,于是国力进一步攀升,多年战争的破坏被消除了,经济发展的程度,甚至超过了太平时期的东汉。阮籍就在这样的时代中,走进了他的少年。他的确是充满了希望,或许还认为自己是“正得时宜”,于是,像所有攻书学剑的青年士子一样,报国济民、扬名于世的愿望,就在阮籍的内心里热情地萌发起来了……    昔年十四五,志尚好诗书 竹林的第一位主人公正式出场,不妨先来说说他的个人简况: 阮籍:字嗣宗,号“步兵”――古人年满二十才取字,这时候阮早不在,阮籍取字“嗣宗”,看来年轻时,他还是很以振兴家室为己任的;阮籍这辈子当的官不少,只有那个“步兵校尉”,似乎才让他最满意,于是后人就都喜欢称他“阮步兵”。 居住地:陈留尉氏――现在的河南省尉氏县。这个地点离当时的政治中心洛阳、嵇康的住地山阳都不远,后来“竹林之游”的出现,也跟这个“居住地”有不小的关系。 生卒年: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年),死于魏常道乡公景元四年(公元263年),终年53岁 ――阮籍出生的时候,国家还是叫“汉”,但政权早已被曹家所掌控;阮籍去世的时候,国家也还是叫“魏”,但政权又早已被司马家所掌控,他死去两年后,司马炎模仿曹丕搞了“禅代”,建立了西晋,曹家就把原本“禅”来的天下,又“禅”给了司马。 历史新知网评价:头衔着实不少――魏晋时期的思想家、文学家、音乐家;著名的玄学名士;“竹林七贤”的精神领袖之一。 艺术成就:文章和诗歌都非常好,尤其擅长五言,八十二首《咏怀诗》引领了当世文坛,即使在整个文学史上,也颇引人注目。 关于阮籍小时候的事,流传下来的不多,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,那就是:一个诗礼之家的天才少年,在孤独中,立志、修文、习武的完美成长历程。 阮籍的确是个天才。史书说,他很小就有“奇才异质”,八岁就能写文章。其实,还不止这个,实际上,*岁的阮籍,不但已经出口成章,而且还懂得了用弹琴来舒遣自己的心情。这大概是由于父亲的基因,还有他家良好的家学修养了。“没爹的孩子早当家”,世代儒学的家风,让小阮籍觉得,阮家这一支的兴衰就在自己肩上,虽然叔叔和堂兄会时常来照料他,但那终归不是至亲,他就想赶紧长大,好干出一番事业,这样,才算对得起早死的爹和在孤苦中把自己养大的母亲。 阮籍对自己人生的设计很完美,不但要满腹经纶,治国安邦;还要能驰骋杀场,建功立业。大概我们古代的文人都是这个路数,东坡不也曾梦想,“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”吗?不过这对东坡,的确只是“梦想”,但对阮籍,他可是付诸了行动的。当然,最必要也是最经典的,就是这两方面:攻书和学剑。 在著名的《咏怀诗》里,第十五首,阮籍这样写道: 昔年十四五,志尚好诗书。被褐怀珠玉,颜闵相与期 。 当年十四五岁的时候,我立志成为德行高尚的人,最爱研读《诗》、《书》这样的经典。虽然穿着粗麻的短衣,但心中却怀抱着像珠玉一样高贵的品德,像不慕荣利的颜回、清高重孝的闵损,他们才是我的同道,是我所倾慕的人…… 很清晰了,阮籍这一生的学问,就是从儒学开始,他最喜欢钻研的书,是儒家的经典《诗经》和《尚书》;最喜欢的古人,是颜回和闵损,而这两位,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,是儒家推崇的大贤。虽然后人说,竹林这七位“贤者”,他们都“雅好老庄”,但是,他们可不是一生下来就都认准了老庄的。真正这么干脆的,大概只有嵇康一位。 阮籍研习了儒家经典,为实现远大理想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;但是,他也没忘了对自己另一方面的历练,于是,在“攻书”的同时,他又兴致勃勃地学起了――击剑。《咏怀诗》第六十一首,记录了这“少年习武”的故事: 少年学击剑,妙技过曲城。英风截云霓,超世发奇声。 挥剑临沙漠,饮马九里垌。旗帜何翩翩,但闻金鼓鸣。 军旅令人悲,烈烈有哀情。念我平常时,悔恨从此生。 这样一看,以“大文学家”头衔名垂青史的阮籍,他小时候这剑艺,竟还是相当不错的!俨然就是个少年高手。这首诗写得凝重感伤,一看就不是戏作,这“妙技过曲城”、“超世发奇声”,就算有点文人的夸张,但肯定也不会完全没有来由。史书记载阮籍的相貌,说他“容貌瑰杰”、“志气宏放”――这分明是英爽大侠的气质,哪还是孱弱文人的模样。不过可惜的是,阮籍这“剑艺英风”,一辈子也没能派上用场(虽然后来当了步兵校尉,是个武职,但那时,他的主要目的已经是喝酒,正经差事估计没放在心上),像“挥剑临沙漠”、“旗帜何翩翩”,那就只能是他心里的美好向往了。 …… 经过了十几年的修炼,这时的阮籍也算“文武双全”,一个模范教育下的“大好青年”就这样完成培养,开始走向社会了。他聪明、正义、热情、有才华、有理想,觉得整个天下都充满了阳光……看来,这“大好青年”还真是千古皆然,无论什么时代,那特质都不会有多大改变,倒让人不由感叹起那句话来:历史新知网永远不会重复,但人生,却永远总是那些。 “大好青年”阮籍走向了社会。然而他看到的是什么呢?我们必须说,阮籍并没有出生在一个好的时代里,他后来活得那么不成话,简直成了“天下放纵第一人”,那不能都去怪他。从他“走向社会”的时候,社会就已经开始扭曲了,而且越来越扭曲,直到他死后,才又重新建立起一个正常点的秩序。 阮籍出道的时候,在社会上引领着风尚的,正是一群浮华公子哥。不过,我们不要小瞧这群“浮华公子”,这可是很不寻常的一群人。他们就是,被后人喻为“魏晋*第一代翘楚”的――正始名士 。大概是因为轻薄的作派,这些人在历史新知网上的名声并不好,至少远比不上“竹林七贤”,但是,若论起在学术上的贡献,他们可是绝不输给竹林的。 阮籍二十出头的时候,正是正始名士走向辉煌的时候,他们的代表人物何晏、王弼、夏侯玄、邓、李胜、丁谧等等,已经在京都洛阳红极一时。这些公子们个个出身显贵,又极富才华,相互间推崇标榜,一时间就成为了整个天下的聚焦。 阮籍拿着那质朴的眼神,瞧着这些贵公子,可是,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。照阮籍的理解,在儒家的良好教育下,文人们就都应该端端正正、气质深沉才对,可再看这些人,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难道这群贵气十足又浮华成性的公子哥,就真的成了天下文人的典范?阮籍越看越摸不着头脑,第一次来看这个社会,就这么不可理解,跟他一向的想像,可实在差得太远了。 这里,我们也不妨替阮籍解解惑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为什么这个时代的文人,竟都变成了这样?其实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:儒家在这个时候,已经衰落了!儒家在经过了汉朝的黄金盛世以后,因为历史新知网的原因,还有它自身出现的问题,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天下的事了,于是,它就没有了不容置疑的尊严。正始名士,那是一群最早的“玄学”人物,早不把儒家看得有多重了。无论这些人是不是得人心,但他们却无疑代表着社会的“新生事物”。其实跟人家相比,倒是阮籍落伍了。只是,这时的阮籍可不懂什么叫做“玄”,他还要在儒家给他描绘的理想盛世里,沉浸上好一段时间呢。 阮籍真不是一个好命的人,一走向社会,就碰上了大难题。他梦想着要“报国济民”,那就必须得到当权者的赏识,让人家给他“报国济民”的机会,然而得到当权者的赏识,那就必须得――出名!但是,现在的阮家,已经没有了被人青睐的资本,魏文帝曹丕已经死了五六年,这个并不显赫的家族,早被贵人们抛到了脑后。那么阮籍还有什么办法?也只剩了一条路可走,那就是――混到那些贵公子当中去!虽然,阮籍真是看不上他们,但无论如何,人家是当今的时尚,也只有通过跟他们的交往,才能让自己渐渐地被天下得知。 看后来的这些年,阮籍果然是这么干的,只是……他干得颇不情愿。一方面,他一直和这些公子们保持着交往,但另一方面,却又绝不肯变成他们那样的气质。所以几年后,阮籍的确是出了名,但却又始终不在那个能引领风尚的名单里。人们都已经知道,陈留有个阮嗣宗,不错,有才华有见识,但那无疑是个“规矩人”,还一心地抱着儒家那一套,没什么与众不同的……这样看,阮籍的年轻时代,还真是挺郁闷。而经过了这几年,阮籍也已经和刚出道时不太一样了。虽然心里的热情并没有死掉,但那浪漫和美好,却已经消减了一大半。 不管怎样,阮籍终于有了名,这时他已经三十岁,也终于开始得到大人物们的关注。然而偏在此时,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却突然发生了,让阮籍那刚刚重新萌发的“报国热情”,再一次遭到了无情的打击――公元239年,曹丕的儿子、在位十三年的魏明帝曹睿忽然病死了。曹睿把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养子曹芳。后来因为这孩子成年不久,就被司马师废为了“齐王”,所以连个皇帝的谥号也没能留下,于是历史新知网上就只把他称为“齐王曹芳”。 齐王曹芳继位的第一个元日,正是公元240年,从此,魏朝就进入了“正始”年间。而“正始”这个年号的到来,无论是对大魏、还是对正始名士竹林名士,大家的命运都开始发生了难以意料的转变。

神兵奇迹破解版

乱武门

暮影战神手游安卓版下载